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网络何以影响公共决策?
 
2025-08-11 10:13:40 来源:“政已阅”微信公众号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纳”。

据统计,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期间,累计收到网民建言超过311.3万条,成为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进行民主参与的生动实践。

来自网络的声音为何越来越受重视,网民建言又何以深刻影响公共决策?

近年来,凡有重大决策,先在网上问计于民渐成常态。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

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基层和一线。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

2020年,“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

当年,“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开创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首次“网络问策”。

数据显示,在规划建议稿起草过程中,累计收到超过101.8万条网民建言。其中,一位村干部以“云帆”为网名,建言实施“互助性养老”,最终被党中央采纳,写进了“十四五”规划文件。

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国事”,也是“家事”。2022年4月,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启动网络征求意见,这也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项活动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留言超过854.2万条、2.9亿字。网民的一句句建言、一个个点子,通过网络从基层直抵中央,汇聚成反映民心所向的“晴雨表”。

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网线虽细,却牵连汇聚着亿万网民的心声。善于使用网络,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民意被广泛倾听,民智被有效汇聚,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时,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得到了有力践行。

浙江是互联网大省。如何通过网络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此前也有不少探索。

早在2008年,当时的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就走进浙江在线“问政零距离”栏目,围绕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与网友对话,听取网民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意见。此后,各市、县(市、区)和一些党委、政府部门领导,也纷纷与网民面对面交流,广纳民意。

政府每年突出办10件实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和推动的一项制度。为了充分问需于民,省政府在每年四季度,面向全社会征集下一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成为惯例。

2014年,全国首个省、市、县(市、区)一体化网上政务平台——浙江政务服务网开始运行,成为政民互动的全新载体。当年,浙江省政府就依托这一平台,首次通过网络征集为民办实事项目。时任省长还先后3次在网上发表公开信,邀请网民对实事项目和具体要求提出意见。

据报道,这场征集活动进行了两个月,共收集到近7000条留言和建议。这些建议被归总梳理为16个方面的候选项目,并最终由群众投票,决定十方面民生实事。

通过网络开门问策,浙江既搭建了丰富的平台载体,更逐步制定相对完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推动“阶段性问计”向“制度化纳谏”转型。

2016年,浙江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研究探索多层级、多领域公众参与的事项种类和方式,通过互联网等渠道搭建政民互动平台。

如今,已阅君打开各地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从信访平台、领导信箱,到政务热线、网络“留言板”,经常能看到各个职能部门围绕某项工作开展网民建言征集活动。浙江网民越来越喜欢通过网络与政府打交道,市民和政府在网上的互动呈现良性循环。

网络问政、网络问策,归根到底是要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把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把来自群众的“金点子”转化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去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继续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将社会各界的期盼、群众的智慧、专家的意见以及基层的实践经验充分融入改革方案的设计之中。

如何真正把“老百姓心里所盼的”变为“党和政府要干的”。近年来,浙江也进行了不少尝试。

比如,2023年,浙江省信访局就开发上线的人民建议征集“浙智汇”应用。依托于此,群众可以向党委政府交随时随地提交“金点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各职能单位也可以围绕阶段性重要政策出台、重大项目实施等,主动发布公告,征集社会意见建议。

收集到建议后,职能部门将根据建议的质量高低,分成采纳、部分采纳、留作参考、不采纳等四类。其中,针对质量较高的建议,以及建议量较多、较集中的内容,职能部门和建议人进行沟通后,开展调研。根据调研情况,职能部门还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会商,围绕建议所提内容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

经过调研、论证后觉得建议可行、重要,部分就会转化为政府的政策决策,部分会转化为便民、利民、惠民的措施,部分则会作为政府工作和决策的参考。

像今年的1至7月,全省共发布主题征集633项、专题征集441项,开展民意调查177次,累计征集、办理各类人民建议12万条,涉及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文化保护等。据统计,全省采纳建议转化率达到91.15%。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通过“光与电”“数与网”,人人能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广泛汇民智、分民忧、解民难。“人民当家作主”不是一句抽象的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要闻

ZUIXIN
YAO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