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创新设立共富生活委员,优选年龄较轻、熟悉村情、精力充沛、热心村务的干部,通过健全工作奖惩机制和管理制度,构筑全方位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共富生活委员数字生活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仙居县已有共富生活委员311名,成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农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成功助力仙居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一、拓宽产销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链接本地产销平台。对接“神仙大农”公司和“亲农在线”平台,向农户提供需求清单,推进农产品产销一体化。为农户对接“神仙大农”共富大篷车、“送货到大农”等服务,在运输上给予农户方便。截至目前,共富生活委员通过“神仙大农”和“亲农在线”平台助力达成订单4174笔486.4万元。二是开展网络直播带货。以“共富工坊”为依托,加大网红、直播达人的培育力度,借助“考核激励”“平台合作”等外部推力,助力共富生活委员向掌握电商、直播技能的“新型农民主播”转型。如,百花村共富生活委员陈玉琴在“浙里有山货”“百花玉琴”等账号开展网络公益直播,帮助周边村民销售农特产品,今年销售额已达60多万,相关事迹被美丽浙江、中国蓝等广泛报道,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岭脚村共富生活委员开展杨梅季电商指导,帮助20余家农户完成抖音账号孵化和运营辅导,开展直播50余场,销售杨梅190万斤,产值超2600万元。三是提供金融对接服务。建立“金融机构+共富生活委员”的联动机制,让共富生活委员成为金融机构和农户的桥梁,推进金融“一户一策”建设,利用“金融活水”助力农户产业致富。
二、优化服务体系,推进数字服务精细化
一是建立网格化数字指导体系。依托“网格智治”体系,结合“1+3+N”网格队伍力量,共富生活委员每周深入农户,帮助并指导村民使用“亲农在线”等数字应用,依托“杨梅气象服务手机端”实时掌握采摘适宜度及温、雨、湿、风等要素预报,让村民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二是实施针对性技能服务机制。探索实施共富生活委员履职“一日一册一会一访”“四个一”机制,设立75个“共富生活委员”工作室,每月深入重点农户,对接乡镇街道、县农业农村局,为村民提供农技指导和服务培训。如,上张乡为村民富硒米提供肥料和技术扶持,有效解决了零散农户种不好的难题。邀请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开展农技帮扶,开设杨梅种植、病虫防治等专业技术培训42场,培训梅农2000余人次。三是推进可溯源质量监督服务。严把农产品产出关和销售关,监督农户合规喷洒农药、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做好农产品的信誉登记,确保农产品有源头、可追溯,为打造有竞争力的农产品“保驾护航”。目前,共富委员已出具2039批次农产品质量合格证。
三、延伸服务内涵,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共富生活委员立足本村产业资源禀赋,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等方式培育优势主导产业。通过集合村内能人,群策群力,制定农产品的长期销售模式,形成区域品牌。如,朱溪镇打造“合作社+企业+村民”合作模式,让杨丰山稻米单价从2元/斤提高到16元/斤,成了村民收入的主产业。二是推荐乡村优秀文化。深入挖掘本村历史名人、非遗文化等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特色农家美食,通过“直播+产业”“直播+旅游”等形式,以文化带动产业发展,将当地特色农产品以及文旅项目更好地推介出去。安山村共富生活委员吕前展通过社交平台积极宣传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来前来安岭、溪港、湫山等地打卡,助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三是挖掘乡村创业潜力。聚合乡村人脉和资源,主动联系乡贤能人,打好“乡情牌”,推动乡贤回归,争取乡贤项目落地。今年以来,已引进落地重要项目12个,总投资额2.5亿元。助力乡村人才资源库建立,引导返乡大学生、有志青年等投入乡村民宿旅游产业,助力仙居全域旅游建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最新要闻
ZUIXIN
YAO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