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部署,余姚市公安局立足工作职责,坚持“无感管理、有感服务”理念,围绕民生服务、出入境商务、交通运输、经济犯罪等四大领域,串联集成《余姚市公安局十七条便民利企服务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保障经济发展八项举措》共25项工作举措,不断推进公安机关便民利企流程再造,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数字赋能,变“线下跑”到“网上办”
当前,面对物流业、旅游业持续回暖的情况,余姚公安积极开拓城市货运车辆《临时通行证》网上申请核发渠道,运行“车检代办”“车辆注销‘一件事’”等服务平台,并面向境外中国公民推出驾驶证延期换领、委托代领、以证换证等服务举措,通过12367服务热线提供中英双语、“7×24”小时出入境政策咨询,帮助群众、企业“轻松旅游、畅通物流”。今年以来,已累计办理各类车驾管业务超10万件。
同时,为积极回应群众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不跑”的新期待,余姚公安积极拓展“一网通办”服务事项,以“浙里办”APP为依托,推出居民户口簿补领、无犯罪记录证明申请、居民身份证挂失等3个网上办理事项,今年以来,已办理线上业务236件。
改革集成,变“分窗受理”为“一窗通办”
余姚公安将推进公安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作为便民利企的有效载体,全面推开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长三角”区域临时居民身份证、“长三角”区域户口迁入等3个“跨省通办”事项,及时向社会公布。今年以来,已累计办理各类“跨省通办”业务96笔,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跨省流动和来回奔波,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同时,余姚公安主动分析群众生产生活、企业经营模式,应需出台便民利企服务举措。比如,针对在校学生课余时间与日常出入境证件办理工作时间的冲突,创新推出“周日学生办证专场”,确保学生学业、办证两不误;以“一窗通拍”服务矩阵建设为契机,通过照片共享,采用套打方式,实现身份证、驾驶证、出入境证件“三照通用”,今年以来累计拍摄人像照片487张,群众证照办事效率提升20.32%以上。
转变理念,变“打为先”为“帮为主”
聚焦“甬商”“姚商”重点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余姚公安深入推进“三防三助”帮企工程建设,通过送法上门、法律体检、法制教育、宣传预警等措施,帮助23家规上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保护机制,堵塞管理漏洞。
余姚公安坚持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对涉案企业正在投入生产运营的经营场所和用于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设备、资金和技术资料等,原则上不予查封、扣押、冻结;对企业经营性涉案财物,在不影响侦查活动的前提下,允许企业继续合理使用。
今年以来,余姚公安针对涉企案件实施账户整体冻结措施的使用次数同比减少65,还着力深化“甬商”“姚商”重点企业在外分支保护协作机制和跨区域经济犯罪案件协调措施,成立跨地区资金解冻专班,累计帮助本地企业解冻生产资金4次,金额达400余万元。同时,余姚公安持续开展经济犯罪涉企积案化解工作,近3年侵企经济犯罪积案清理率达80%以上,最大限度降低侦查办案对企业经营造成的负面影响。
助企纾困,变“局外人”为“自家人”
余姚公安坚持警商交往“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依托警企服务中心、市工商联(总商会)警企服务工作站、基层(直属)商会警企服务工作室三级架构,运行“2+X”警企联系模式,积极开展“千警访万企”活动,围绕困难企业、“甬商”“姚商”重点生产企业、地方重点企业,由主要领导带头进企问需、上门指导,面对面听企声、问企需、解企难。
同时,余姚公安主动融入“百团千企万人”拓市场促招引行动,恢复本地企业“赴港商务签注单位登记备案”工作,开启出入境“绿色通道”“潮汐窗口”,推出即来即办、急事急办等助企服务举措,为组织商务人员赴境外投资、招商、参展、就业提供便利。今年1月,公民出境政策有序恢复以来,余姚公安已累计办理各类证件签注7652人次,其中港澳台商务签注56人次,涉及企业6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最新要闻
ZUIXIN
YAO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