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穿城,两山排闼,三月的武义,风景如画。近年来,为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推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山川秀美的人居环境,我县早早地打响了“五水共治”持久战,四年四获“大禹鼎”。同时,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步伐加快,武义治水也趁势搭上了“数字快车”,不断迈向“五水共智”新时代。
自上而下 统筹协调
据了解,“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开展以来,我县在多次“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会议上,都提出了要加快从“五水共治”向“五水共智”转型升级的方向迈进的工作要求。当前,各有关部门将牢牢把握新时代“五水共治”新理念新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海系统治理、整体推进的理念,形成常态、长效治理。
2021年,我县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和河(湖)长制两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实现治水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城市水质改善幅度列全市第一。2022年,我县以树立“五水共智”新标杆为治水奋进目标,积极打造智慧治水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按照全省数字化改革工作要求,我县相关部门间形成统筹协调、合力突破的工作机制,在后期系统更新机制制定,数据需求清单明确,联合管网运维相关考核制度、经费结算办法制定和企业节水激励机制制定等工作中分工明确,各尽其力。后续各部门还将对标“1612”工作体系,找准跑道,进一步体系化、规范化推进“五水共治”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未来各部门将在强化统筹部署的前提下,坚持对标对表、强化捆绑攻坚、不断探索数字赋能,秉承‘螺丝钉’精神,脚踏实地抓好落实。全面构建新一轮‘大治水’格局。”县治水办负责人表示。
对标优秀 相辅相成
早在今年年初之时,县治水办、县府办便组织带领县建设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武义分局、展业管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前往东阳市横店镇开展智慧治水平台学习考察活动。
据悉,去年下半年,横店镇便依托“智慧横店”综合治理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地理信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智慧治水”平台。考察组一行前往横店镇智慧服务管理指挥中心,认真听取智慧治水平台介绍,详细了解系统架构、管理体系、运用成果等内容,并就设备安装位置、数据接入更新、问题全流程闭环处置、后续运维管理等开展深入交流。
“横店在‘智慧治水’平台的建设上投入大、效率高,建设成果对我县智慧治水平台建设非常具有参考价值。”考察人员向记者回忆道,站在横店镇治水平台巨大的电子屏幕前,镇域范围内的雨污管网及相关设施分布情况一览无余。平台形城市管网“智慧一张图”路径清晰,覆盖全方位的特点,给许多考察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武义“五水共治”取长补短。
无独有偶,今年3月,浦江县治水办综合组一行来我县考察交流“污水零直排区”样板镇建设相关工作,两地进行了深入的经验交流。作为浙江省推行“五水共治”工作的先行地,浦江在金华市首创“专业化管家+物业化保姆”管理模式先河。率先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落实河道保洁“四级管护”;同时为进一步畅通工作机制,建立“浦江县河长微信群”“智慧治水”暨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等,实行“问题秒受理,整改不过夜”。
“我县一直以来将经验交流为契机,借鉴兄弟县市智慧治水平台建设经验,探索创新,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促进治水向‘智水’转型,提升武义治水护水管理水平。”相关人员表示。
五水共“智”初现雏形
“现在关键管网节点、重点排水口、支流、断面都安装了数字监控设施,相关流量、水质监测数据都会实时上传到‘五水共智’信息系统平台,后续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数据分析功能,实现水质、水量的即时监测、水情预警、问题溯源。”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这套新的“五水共智”系统平台以两个建模、三个全貌、四大体系、五项管理、六大亮点为建设思路,以“三张清单”为主要满足需求,以多场景应用赋能的方式,是一套以地上建筑模型、地下管网数据及其对应业务数据采集、传输、存储、管理与服务的高度集成的“大数据中心”,不仅实现了全县涉水业务向一体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还形成了“一站式”的排水信息服务模式,促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效能最大化,形成“五水共智”新生态。
当前,我县紧跟改革步伐,融合智能化和数字化新ICT技术,按照“一个平台、两个建模、三个全貌、四大体系、五项管理、六大亮点”建设思路,抓实“三张清单”,打造“V字模型”,以数字发展撑起水文壁垒,助推未来“五水智治”创新发展,实现“五水共治”向 “五水共智”蝶变。截至发稿,武义“五水共治”数字化“一张图”已经完成了基本框架建设,相关部门正以一月两次的频率进行高效的会商协调,不断提出使用体验以及后续工作职能诉求,尽可能提升该系统的功能集成,真正打造智慧治水新标杆。
以数字化改革,倒逼五水共治革新工作方式。县治水办工作人员还向记者介绍道,在河(湖)长制工作开展中,如今,镇村河(湖)长和工作人员只要随身带着一部手机,通过巡河系统平台,边巡河边将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时及时反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巡河效率;同时,采用互联网+无人机“双智慧”巡河的新方式,可有效弥补因地理、环境和其他政策因素影响限制所带来的一系列短板与漏洞,破解河湖管理“点多、面广、线长”等难题,提高河湖巡查治理效率,从而进一步深化河湖长制。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最新要闻
ZUIXIN
YAO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