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来求助,你是热心伸出援手还是问清楚情况以后再做决定呢?余姚一名14岁的女生小凯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面对“同学”提出的扫码解冻微信钱包的请求,小凯没有轻信,而是“一查二探反将一军”,接连两次挫败了电信网络犯罪嫌疑人的行骗企图。对此,市公安局反欺诈中心民警为小凯竖起大拇指点赞。
小凯有一部手机,平时上学时,没有时间玩,只在寒暑假里,得到父母允许的情况下拿出来适度玩一会。那天,小凯刚打开手机,就发现QQ收到了好几条信息,一看是和自己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同学小莫(化名)发来的。
“他向我问好,祝我新年快乐,我也同样回祝他新年快乐。”小凯回忆说,在互相问好之后,小莫说他的微信钱包被“冻住”了,希望她能上微信帮他解冻,接着就发来一个二维码。
“我当时就怀疑了,这种事情,不是应该第一时间找父母帮忙的吗?为什么要找我来帮忙?”细心的小凯这时候想起了妈妈的教导。原来,小凯的妈妈曾经教过她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也给她讲过好几个媒体报道的案例,并一再告诫她网络上的二维码不能乱扫,熟人要借钱,得打电话或者当面确认。
于是,按照妈妈的教导,小凯回复对方称需要打个电话确认后再进行相关的操作。这一条消息发过去后就石沉大海了,对方再没有发来消息。小凯想想不放心,便查看了同学们的“QQ说说动态”,发现有很多同学在说这个事情,并且有几名同学已经扫了二维码“帮忙”。“信息一对,大家都怀疑小莫的QQ号是不是被盗了。”小凯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大家心怀疑虑的时候,微信上又有同学来找小凯借钱,称有急用。有了前面的例子,小凯更加谨慎了。她和对方聊了几句,发现对方聊天的语气和往常不太一样,于是灵机一动,以“压岁钱被妈妈收走了”为由婉拒对方。同时,她要求对方偿还之前借的100元钱。
“其实这100元是我虚构的,对方没问我借过,我这样问就是想看看他怎么应对。”小凯说。结果如出一辙,这条信息发出后,对方就再也不“作声”了。没过多久,这个微信号发了一条“盗号信息”过来,小凯再三确认,之前问她借钱的就是盗号行骗的犯罪嫌疑人。
小凯将之前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事情告诉了父母,其父母又在家长微信群里进行了反馈,多名上当受骗学生的父母决定报警。
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行动,目前此案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同时,对小凯较强的防电信网络诈骗意识,民警进行了表扬。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最新要闻
ZUIXIN
YAO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