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番茄住上“数字大棚” 用数字化改变传统农业
 
2021-03-12 15:44:38 来源:镇灵通客户端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这样的数字化技术如今也运用到了农业生产上。3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的可可农场,大棚里种着水果番茄,因为天空下着淅沥的小雨,为了补充光照,大棚里已经启动了补光灯。除了补光灯,这个5000平方的数字化大棚里还安装了空调、测温计、土壤检测仪等现代化农业设备,同时,这些设备通过物联网后,能用手机app来操控。

“我手机里装有这个app,只要进入这个界面,点击一下“开启”,大棚里的补光灯就打开了,还能远程操控。”庄市可可农场的技术员刘强向记者演示着农场的数字化操控系统。在这个名叫“数字农场”的app里,清晰地排列着农场里每个大棚的设备开关,还能实时监控大棚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农业种植数字化,我们还在摸索阶段,需要传统农业的经验,也需要大数据。”可可农场的负责人庄黎波对记者说道。除了传统的农业种植经验,它还能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精准化种植,水肥一体系统改造了原有的喷滴灌系统,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实现全程用药标准化、可追溯,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管理系统则实现了农产品生产的可视化和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在电脑上和手机上就能设置大棚开闭、调节棚内温度。同时农场内还设立了气象站,气温、湿度、气压等实时监测,一旦灾害天气来临,可以提前预警,让农场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像今年1月份的寒潮天气,因为大棚里有了空调加温设施,这些水果番茄就逃过了一劫,没有受冻,现在长势特别好,亩产达到7000多斤。”庄黎波说道。

但数字农场的前期投入还是比较大的,庄黎波说,这个数字化的大棚前前后后建造了一年,投资成本达到了300元每平方,虽然一次性的投入比较大,但节省了人工成本,提升了亩产,还是值得的。“这些设备装好后,少则能使用十年,多则能使用二十年,每亩地节省了水、药成本,亩产还能提高几千元,经济效益还是很明显的。”庄黎波说。

据了解,镇海区从2020年开始推广数字农场项目,目前,已有6家农场使用该技术,主要涉及水果番茄、草莓、葡萄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除了农场经营者能采集到种植的数据,行业主管部门也能通过后台精确采集到数据样本。“通过种植的数据采集,再进行数据分析,我们能因地制宜,建立适合镇海的种植模式,更有利于我区农业产业的发展。”区农业农村局产业指导科相关负责人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最新要闻

ZUIXIN
YAOWEN